磨难压不垮、奋起正当时。在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时刻,我们不能亲临主战场,但我们能坚持在大战中坚定信心、不负韶华。
为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优势转化为支持防疫斗争的强大力量,引导广大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深刻认识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3月9日14:30至16:00,教育部社科司与人民网联合组织“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
本次“思政大课”特别邀请艾四林、秦宣、王炳林、冯秀军四位教授,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必修课教学内容,解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分析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
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战疫情、稳发展,群策群力、守望相助,我们需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3月9日下午,学院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与授课大学生,收看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在聆听四位教授主讲的“思政大课”后,大家反响十分热烈,纷纷表示,在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时刻,“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对于坚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深刻认识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十分必要,对于我们把“疫情防控”的积极成果融入思政课教学,引导大学生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供了有益借鉴。
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高燕说,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课,对思政课主渠道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广大思政课教师如何结合课程将防控疫情里蕴含的理论讲清楚捋清了脉络。通过四位专家多维度的解读,我们在思政课教学中要牢牢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优势和保障作用是如何发挥的;二是围绕人民中心论,党是如何贯彻群众路线、领导人民打好这场抗疫阻击战的;三是在此次疫情大考中,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如何转变为治理效能的;四是抗疫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如何建成的;五是如何树立科学思维,尊重自然,改变陋习;六是爱国主义在此次疫情中如何得以体现。大疫也是大考,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展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我们要把这次疫情防控里传递出来的精神传达给广大青年学子,帮助他们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去看待疫情、辩证地看待问题,引导他们从思想和精神上与祖国同频共振,为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奋发图强。
学院院长张广森说,面向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是思政课教学的重大创新,四位教授从不同的视角全景式地把疫情防控中彰显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治理体系的强大治理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的创新理念,以及中华民族克服艰难险阻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与思政课教学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给了我们很大启发。我们将借鉴“思政大课”的讲述方式和教学经验,把学院收集编辑的“讲述:天津最美逆行者”案例集,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激励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治理效能的坚定自信。
学院副院长贾恒欣说,在这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上,四位教授结合四门思政课,系统总结了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感悟。在这次疫情防控人民战争中,党和国家永远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立场,这场疫情大考再次证实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同时,我们也要善于从磨难中总结历史经验,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继续挖掘疫情防控的鲜活案例,深化理论认识,加强疫情防控的教学研究,引导青年学生把爱国作为第一位的责任担当,在奋斗担当中谱写大写的青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王永志说,“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是特殊时期高校网络思政课的一次有益尝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时效性强。四位主讲老师,结合思政课的相关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有力地分析了中国抗“疫”所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生动地讲述了防疫战疫一线的感人故事。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立足岗位,依托网络教学平台,讲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中国故事”,引导大学生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明确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贾鸽说,听完这次思政公开课,收获很大,对如何开展线上教学很受启发。作为一名纲要课教师,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将其有机融入线上理论教学中。在制定“制度自信”等相关章节教学内容时,着重梳理对比古今中外应对疫情的历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我国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展现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增强学生战胜疫情的信心,以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性和实践性的认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主任赵艳波说,在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时刻,共同观看“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更加坚定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讲话精神,及时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主任马静说,通过观看“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为思政课教师如何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好、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提供了生动鲜活的案例与样本。同时,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强化政治意识,坚定政治方向,把疫情防控工作融入到思政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必须树立辩证思维,引导以全面的、具体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疫情防控工作,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认知与认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刘鹏超说,四位教授以思政课教学内容为主要依托,解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分析中国防控疫情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述防疫战疫一线的感人故事,发挥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作为思政课教师要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认识与理解,更好地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更好地引导大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吸收中华民族历史经验,将中华民族从来没有被压垮、愈挫愈勇、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的历史讲述给学生,从而坚定学生战胜疫情的勇气和信心;将疫情防控工作涌现的感人案例融入教学,引导大学生群体担当历史使命,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